<
y3h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第123节
    “将此石送到长安,让太史监那群人看看吧。”李适之最后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

    最终这一块陨石被四百里加急送至长安,与陨石一同被送到长安城的,还有萧炅的罪状。

    兼并土地、强占良田、欺男霸女……以往只是洛阳天高皇帝远,萧炅仗着自己是洛阳官职最高的东都尹,又有右相李林甫在背后为他撑腰,所以肆意行事罢了。

    甚至连掩饰都只是糊弄敷衍的略微掩饰了一下,根本经不起细查。

    帝王大怒,下旨将萧炅贬为庶人,流放至岭南道崖州,贪污所得资产全部没收归属洛阳府。

    八月丁丑,帝王下旨,升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适之为左相。

    丁亥,突厥阿布思及默啜可汗之孙、登利可汗之女相与率其党属来降。

    同日,右相李林甫养病多日,身体已经康健,加为尚书左仆射,依旧为百官之首。

    九月初,萧炅的家产终于被清点干净,也到了他被押送至岭南崖州的日子。

    今岁温暖,哪怕已经进了九月,天气依然没有冷下来。

    洛阳道南,从此处可以直接看到位于洛阳西南方向的周山,还依稀能看到周山上搭建的烽火台。

    李长安站在道旁,身穿一身红绿襦裙,外罩纱帛,头上插着几根珠翠,拢着手站在柳树下,似乎在等人。

    樊宁则站在她身后半步,身穿利落胡服,脚下蹬着一双乌皮靴,右手一直按在腰间佩剑上,表情有些雀跃的盯着道路北方。

    很快她们就等到了她们要等的人。

    一个身上脏兮兮,身上散发着臭味的老头被两个狱卒押送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这边来了。

    正是萧炅。

    萧炅走在流放的路上,只觉得悲从心来,往日种种却如云烟一般。

    他这段时间待在洛阳牢狱中,虽说没有被严刑拷打,可日子也不好过,往日的山珍海味成了又馊又硬的馒头,往日的妻妾美人成了牢狱墙角溜走的耗子……

    他的千顷良田,十几座宅院,数百个仆妇,一夜之间就化为了乌有。

    “见过李娘子。”

    忽然,押送着他的那两个狱卒停了下来,萧炅抬头,面前却出现了一个女子。

    萧炅认得她,寿安公主,整日与那个颜真卿混在一起。

    李长安笑盈盈看着萧炅:“东都尹,许久不见啊。”

    来者不善。

    萧炅察觉出了李长安语气中的威胁,他下意识想往后退一步,却又被狱卒粗暴的拽着锁链扯了回来。

    李长安笑眯眯道:“我特意在这等着见你一面呢,是为了让你死个明白。”

    “来见一见吧,她叫樊宁,是薛家人,薛讷和樊梨花的孙女。”李长安往旁边走了一步,露出了她身后的樊宁。

    “七月初六,正是她带着人将陨石埋入了你家园林中。”

    李长安轻飘飘撂下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却让萧炅如遭雷击。

    “是你害我?”萧炅目眦欲裂,身上的锁链叮当作响想要往前冲,却被狱卒拉着锁链按在了原地。

    李长安痛快承认:“是我动的手。”

    “我与公主无冤无仇……”萧炅声音颤抖。

    李长安不解道:“怎么能说是无冤无仇呢?这天下是我李唐的天下,天下万民皆是我李唐的子民,你欺负百姓,就是欺负我啊。”

    萧炅腿一软,瘫倒在了地上,看着李长安的眼神满是不可置信。

    这算是什么原因?

    李长安却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来,打开,低头念着:“萧炅,生性奢靡,兼并土地,贪污赈灾粮。死在你手上的人有七人,被你逼迫至家破人亡之户有三十七户,被你用各种手段强买了田地而被迫成为流民的百姓有七十二人。开元二十九年洛阳水灾,朝廷拨粮三万石,你以次充好,贪污灾粮……”

    李长安落下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抽在萧炅身上的鞭子。

    就连他自己也不曾记得他原来害过这么多人。

    “……当然这些只是我查出来的事情,你做官的年纪比我的年纪还大,有许多事情已经查不到了。”李长安看着萧炅,面无表情。

    “难道你不该死吗?”李长安看着萧炅,反问他。

    而后又自问自答:“我觉得你该死,杀一百遍也不为过。”

    萧炅感受到了杀意。

    李长安是想要他的命!

    不行,他得活着,他的家财虽然被抄了大半,可他还有藏在别处的金子……他的妻儿会打点狱卒,到了崖州,他依然可以买一大块地过小富即安的日子……

    他舍不得死啊!

    “饶命……唔!”萧炅刚要开口求饶,却被身后伸出的手给捂住了嘴巴,他挣扎着往后看,却只看到了狱卒狰狞的脸。

    李长安笑吟吟道:“我不杀你。只是这两个狱卒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了,不知道你还认不认得他们,毕竟是你逼得他们家破人亡嘛……萧东都尹,安心上路吧。”

    说完,李长安又冷冷看了萧炅一眼,随后毫不留恋转身离开了此处。

    一个死人,不值得她再多说什么了。

    只留下萧炅和两个看着他露出狰狞笑容的狱卒。

    “哦,对了,差点忘记告诉你了。”李长安忽然停下脚步,回首嫣然一笑。

    “如果不出意外,新东都尹会是严挺之,你的老熟人了,洛阳交给他,我很放心。”

    萧炅面如死灰。

    天理昭昭,善恶到头终有报,他倚仗权贵,多行不法,就该死。

    萧炅被狱卒拖走了,李长安则登上了周山。

    从周山山顶上可以将洛阳城尽收眼下。

    李长安俯瞰着脚下的洛阳城笑了笑。

    这是她的洛阳城。

    李林甫估计这几年也不敢轻易往洛阳安插人手了,他避嫌还来不及。

    洛阳,她得好好想想怎么建设……嗯,先建学校吧。

    下山之前,李长安又往西北方向远远眺望了一眼。

    那是长安城的方向。

    第119章

    绛州在行政划分上属于河东道,位于临汾盆地西南部,北靠吕梁山,汾河穿境而过,区域内有大片的河谷平原,十分适合种植粮食和棉花。

    太守府,已经七十岁高龄的严挺之坐在桌案前,抚摸着胡须。

    他的面前摆着一张调令和一封信。

    调令的内容是调他入长安待命,严挺之却没有立刻动身出发,而是再等下一封调令。

    严挺之虽然年老,可目光清明,他抬手拿起桌上的那封信,展开信,又将这份他已经看过许多遍的信看了一遍,他的指肚摩挲着纸页,自言自语。

    “子寿啊子寿,这位寿安公主当真如你信中所说的一般好吗……”

    张九龄在数月前就已经给严挺之寄了信,说请严挺之去洛阳,为寿安公主坐镇东都。

    严挺之和张九龄是几十年的挚友了,早在张九龄当宰相时候,严挺之就是张九龄最忠诚的党羽,二人双双被贬以后也没有断了联系。荆州和绛州离得不算近,可跟大唐广袤的疆土比起来就不算远了,二人也依然保持着数月一封的书信。

    从开元二十七年开始,张九龄的信中逐渐开始频繁提起一个名字寿安公主李安娘,称呼从一开始生疏的公主,渐渐变成了二十九娘,又变成了长安,最后又变成了公主。

    只是最后这个公主和一开始生疏称呼公主不同,严挺之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自己这位老友对寿安公主的尊敬。

    直到今年五月,他的老友给他寄来那封信中终于戳破了这层薄膜。

    那封信已经被严挺之烧了,可信的内容却一直在严挺之脑中,时不时便会跳出来让严挺之心神不宁。

    严挺之犹豫了许久,他曾经也想自己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要再掺合进大唐残酷的储位争斗中吗。老老实实当一个太守,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庇护不好吗。

    可严挺之就是严挺之,他和张九龄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他们的政治理想在李隆基身上破灭了,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再去寻找下一个明主……他和张九龄以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宰相为追逐目标,若是寻不到一个能比肩太宗皇帝的明主,他死也不能瞑目。

    严挺之脊梁挺直,垂首失神,双目无神的看着桌案上平摊的那一纸调令。

    他在等下一封将他升为东都尹的调令。

    这是李隆基自打日蚀之后第一次见李林甫,李林甫虽说人品不行,可能力的确很强,李隆基听完了李林甫对朝中政务的处置禀告,立刻感觉到了李林甫有多好用。

    “朕不可一日无林甫啊。”李隆基真情实感感慨道。

    李林甫则表面谦恭,内心暗喜叉手:“陛下谬赞臣了。”

    他的心稳了稳,说到底,谁是宰相也只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情,陛下的宠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李隆基低头翻阅了一番这段时间吏部对官员的调令,随后仿佛只是无意间提了一嘴一样:“李适之升了左相,就不适合再同时兼任刑部尚书与御史大夫,朕打算留着他御史大夫的职位,再择一人为刑部尚书。”

    李林甫也只是同时兼任右相与吏部尚书,原本他还兼领河西节度使,今岁也被免去了节度使官职,而改加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名誉官职光禄大夫。

    也就是他身上也只有右相、吏部尚书两个实权职位,李适之先前有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两个实权职位,如今又升了左相,理应减一个实权职位。

    “你觉得严挺之如何?”李隆基询问李林甫的意思。

    李林甫心中恨极了这该死的张九龄一党都被打散了这么多年了,党羽竟然还总是时不时蹦出来恶心他。

    可表面上却要恭恭敬敬。

    “严挺之乃是老臣,臣自然相信他的本事。”李林甫微微躬身。

    好在他事先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法子,陛下已经通过翰林院将亲自拟定的调令发出去了,自己再想阻拦已经晚了。

    不过阻拦不行,略微给严挺之改变道路,阻止他进入长安还是能试一试的。

    李林甫恭敬道:“只是萧炅被罢黜,东都尹位置也空悬无人,臣认为严挺之乃是能坐镇一方的全臣,担任东都尹似乎更合适些。”

    东都尹是从三品的官职,刑部尚书是正三品的官职,看似刑部尚书要略微高一点,可刑部尚书要在长安城内任职,上面还有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跟皇帝,同级也还有其他五部尚书,东都尹在洛阳任职,是洛阳最高行政官员,上面没有约束,倒也差不多。

    甚至各部尚书只需要主管一部事务,东都尹需要管理东都洛阳所有事务,算起来东都尹的要求比六部尚书还要更高一些。

    只是李隆基不怎么重视洛阳,所以才显得东都尹不太重要一样。

    李隆基依然在犹豫:“刑部尚书一职空缺,若是不用严挺之,你可有其他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