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3h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98节
    殷博士依旧背着手,慢慢走着:“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解释过,本篇说的便是古代教人,传道,授业的顺序。”

    “还讲了教育的得失以及教育兴废的缘故。”

    “所以这篇叫学记。”

    说着,殷博士又点了纪元:“《学记》第二段最后一句的内容为,《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这是什么意思。”

    《说命》?

    其他学生看着礼记第十八篇。

    没找到这两个字啊。

    倒是有个《兑命》。

    哦,是同一篇的不同名字,就像红楼梦又叫石头记一样。

    这个时代并没有红楼梦,只是做个比方。

    好在纪元反应得快,也看到那句话,立刻回答殷博士的问题:“意思是,自始至终都惦记着学习。”

    殷博士觉得有趣,想继续问,却看其他学生已经茫然了,笑着道:“好了,先通读吧。”

    不过最后还是总结道:“念终始典于学,殷博士我是如此,不管是举人也好,以后考上进士也好,做官也罢。”

    “读书始终是要坚持的,所以不用管什么功名,读就对了。”

    其实殷博士还想再问,但只有纪元读过整本礼记,不好再说。

    他倒是想知道,纪元学了多少,又学了多深。

    接着便换了秀才博士过来。

    讲课的方式,大家就能接受了。

    一句句跟着朗诵,博士再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便是通读。

    也是去年学其他三经的方法。

    原来浅浅地学一遍,是这个意思。

    虽然这个“浅浅”学,已经让很多学生痛不欲生。

    如果往深了学,那是什么场景?

    殷博士刚刚一番话,让众人脑子都有点打弯。

    主要还是殷博士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问得杂,又问得细。

    一会朱子的《礼仪经传通解》,一会《说命》,再回到礼记原本。

    脑子不转几下,都不知道问的是什么问题。

    其实殷博士并非故意为难大家,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教学。

    而五经的难,也确实是这样。

    刚刚提到,一个标题“学记”,便有那么多含义,便是一个“超链接”。

    那正文里面字字都是超链接就算了。

    超链接里面,还有超链接。

    首先看殷博士方才说的《礼记·学记》第二段到底是什么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是原文。

    原文自然要逐字解释。

    解释到最后,原文又引用了另一本书《兑命》里面的话。

    为了不曲意思,那就要再把《兑命》原本读一遍,不说背诵,却要看到句子,就知道前后上下在说什么。

    那如果《兑命》里,同样引用了其他典籍的话呢?

    肯定还要再去读。

    这超链接算是点不完了!

    用现代吃瓜来比喻。

    你看到一个歌手的八卦,立刻点进链接去看。

    啊,这个八卦里,还有歌手朋友的瓜。

    好吧,点进去再去看歌手朋友的瓜。

    吃着吃着,有人跟你讲,只看歌手跟歌手朋友的瓜是不完整的。

    快!去看歌手前男友的微博!

    一连串下来,你的网页打开了七八十来个!

    一晚上在瓜田里翱翔的感觉,跟十几年在书海里遨游,肯定是两个感觉。

    但同样的,都是眼冒金星,睡不成好觉。

    殷博士的第一堂课,好像给丙等堂所有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门。

    这样说也不准确。

    应该讲,把学问门缝开了那么一点点。

    只这么一点点,都让人望而却步。

    里面仿佛有不可名状的怪物,又像长满甜美的果实,引诱着你过去。

    不过从这以后。

    丙等堂的学生再也不求着殷博士过来了。

    没办法!

    他的课听不懂啊!

    让一个大学资深教授来给初中生讲题,两者都会很烦躁的。

    一个想教,另一个想学。

    可脑回路对不上啊!

    纪元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他认真理解了,也看了所有解意,更把能读的注疏都读了。

    还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连通读都称不上。

    这些问题都汇集在笔记上。

    好在今年学的就是《礼记》,他有时间慢慢问。

    今年大课学礼记,有礼记博士可以帮忙解答。

    那他即将要自学的《春秋》怎么办。

    四书五经,四书不提。

    五经里,去年县学大课带着读了三经,只剩今年要学的《礼记》,明年要学的《春秋》。

    纪元有意跳级,早日去乙等堂。

    故而去年就在自学礼记,今年准备自学春秋。

    最好年底就参加升堂考试。

    现在看来他有些高估自己。

    其实有些地方跳过也可以。

    毕竟夫子们都说了,只要能大概通读即可。

    秀才考试的主要内容,还是四书,乙等堂也是如此。

    纪元却总觉得心里许多小疙瘩,这些小疙瘩若不解开,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纪元深吸口气,沉下心,把写着《礼记》疑问的笔记放在一旁,咬咬牙翻开《春秋》第一页。

    刚看第一页,又把礼记拿回来。

    不行,这些疑问不解开,他真的学不进去。

    纪元还是头一次发现,自己好像有强迫症,手头这一科不学完,心里怎么都不舒服。

    纪元挠挠头,还是找夫子问问吧。

    但研学处是不能去的。

    研学处就是老师办公室。

    之前严训导说过,研学处不经传唤,不许学生们随意进出。

    现代都讲尊师,古代更是如此。

    尊师重道,也体现在这种事上,纪元自然不会违背。

    其实县学学生们,也不会主动过去。

    谁会在下课的时候去老师办公室啊。

    便是在县学里遇上了,原本欢快的学生也立刻安静得跟鹌鹑一样。

    若在县学外面遇到,更是吓得站直身体。

    想想也是,在上课之外看到自己老师,总会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就算是好学生也不例外。

    若老师随性而起,再考究一下功课,那学生能当场晕过去。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多数学生对老师都有敬畏之心。

    除了必要的问答之外,基本上不会跟老师有太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