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3h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 第208章 勿叫天下人负我!萧和:汉臣不当死,曹营第一功臣可为老刘所用!
    曹操身形一凛,脸上笑容骤然消失,止步于三步之外,惊诧的看着眼前荀彧。

    王莽!

    荀彧竟将他比作是第二个王莽!

    王莽是什么人?

    那可是篡汉的乱臣贼子!

    当年王莽以外戚身份执掌朝政,一朝大权在握后,便令党羽大造声势,上书逼迫汉平帝封其为安汉公,开创了非刘氏封公的先河。

    尔后数年,王莽废汉,建立新朝。

    如今曹操同样是权倾朝野,董昭,王朗等党羽,纷纷造势上表,为他歌功颂德,逼迫天子下诏封其为公。

    这不是第二个王莽是什么?

    你曹操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天下人,你准备篡汉自立了吗?

    而王莽废汉最关键一步,就是以外姓身份,进位为安汉公!

    正是看到曹操学王莽,踏出了这最关键一步,荀彧才忍无可忍,今日前来要亲自质问曹操。

    曹操惊讶过后,脸色渐渐也阴沉下来。

    荀彧这是把大家心照不宣之事,公然搬在了台面上来说,这是要跟他撕破脸皮的节奏啊!

    沉默片刻,曹操强压不爽,苦笑道:

    “文若,你这话可有些伤人了,孤乃汉臣,王莽乃篡汉乱臣,你岂能拿孤与他相提并论?”

    荀彧上前半步,满面失望,悲声质问道:

    “当年丞相起事,迎奉天子,讨伐不臣,彧与丞相可是共同立过誓,要永为汉臣!”

    “可是今日的丞相,你真的还愿做汉臣吗?”

    曹操嘴角的苦笑渐渐消失,眼神忽然间变的恍惚起来。

    他恍若回想起,当年荀彧弃袁绍来投奔于他,二人初见时那一晚的情景。

    那时秉烛夜谈,共商着匡扶汉室,讨逆除贼的宏图伟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热血激昂。

    彼时的荀彧,眼神中能清楚的看到希望二字。

    他是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找到了那个想真心匡扶汉室的忠义之主。

    此时此刻,荀彧的眼中,却只剩下了无尽的失望。

    “文若,孤…”

    曹操想要回答他,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荀彧眼中的失望,转尔化为愤怒,厉声道:

    “丞相口口声声说自己无心权位,只为挽大厦于将倾,匡扶我大汉社稷!”

    “可丞相都做了些什么?”

    “司空不够,丞相不够,还要做国公!”

    “丞相,你告诉我,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话问到了这个份上,荀彧只差捅破那么层薄薄的窗户纸,便要将两人的关系,推向无法回头的悬崖。

    最后一刻,荀彧却还是没点破那个字眼。

    他语气稍稍放缓,哽咽沙哑的再问道:

    “一步之遥啊,丞相若进位为公,离那个位子,就只差一步之遥了啊!”

    “丞相,难道那真是你想要的吗?”

    “难道,你当真忘了当年举事起兵的初心了吗?”

    说话间,荀彧已站在了曹操跟前,眼中涌起近乎恳求的神色,仿若在幻想渴求着曹操,能给出他一个否定的回答。

    回应他的却是曹操良久的沉默。

    曹操负手而立,双目紧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好似在叩问自己的本心一般。

    不远处侍立的曹丕和曹冲,二人手心里皆是捏了一把汗,似乎唯恐自家父亲被荀彧说动,动摇了进位为公的决心。

    不知过了多久,曹操长吐一口气,睁开了眼睛。

    他直视着荀彧,缓缓问道:

    “文若,如若真如你所言,只差那一步之遥,你我并肩而行近二十载,文若,你可否还愿与孤继续同行?”

    曹操语气同样已略带哽咽,那望着荀彧的眼神中,一样也涌起恳求意味。

    荀彧却身形一颤,最后一丝侥幸幻灭,眼中的恳求也化为了极度的失望。

    深吸一口气后,荀彧向着曹操一揖,悲声道:

    “匡扶汉室,讨逆除贼,彧自当与丞相生死相随!”

    “建国封公,恕彧,不能与丞相同行了!”

    说罢,荀彧后退三步,转身黯然而去。

    “文…”

    曹操想要伸手挽留,话到嘴边却还是没能出口。

    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这位相行二十年战友,今日是决心与他分道扬镳了。

    望着荀彧远去的背影,回想着这二十年来共患难的过往,曹操眼睛渐渐竟是湿润。

    “唉——”

    一声长叹后,曹操拭去了眼角泪光,转过身来面向两个儿子时,却又强颜欢笑道:

    “子桓,仓舒,去拿酒来,你们陪孤喝上几杯。”

    曹丕和曹冲松了口气,二人慌忙是安排了下去。

    片刻后,父子三人已举杯对饮。

    “想当年啊,为父二伐徐州,陈宫张邈勾结吕布作乱,袭了兖州,为父险些无家可归,幸得荀文若…”

    曹操一边饮酒,一边忆苦思甜,回忆起了与荀彧创业时的种种艰难。

    曹丕和曹冲两兄弟,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个想法,自然不敢擅自表态。

    终于,碎碎念的忆苦思甜结束,曹操脸色阴沉了下来。

    “荀彧,你既不愿与孤同行,那就不能怪孤不念旧情了…”

    曹操酒杯狠狠砸在案几上,眼神中已透出一丝杀意。

    曹丕眼眸转了一转,立时揣摩了出来,曹操这是对荀彧下了杀心。

    “父亲,荀文若位高权重,名满天下,又背靠着荀氏一族,乃至颖川士家,其影响力非同小可。”

    “倘若他不识时务,公开反对父亲进位为公的话…”

    曹丕点到为止,暗示曹操想顺利封公,必得先剔除了荀彧这块绊脚石。

    曹操目光扫了两个儿子一眼,问道:

    “那依你二人之见,孤当如何处置荀文若?”

    曹丕眼珠转了几转,拱手沉声道:

    “父亲,儿以为,不如授意董昭等人,告发荀彧暗通刘备,尔后将其逮捕收押,以天子名义下诏,将其以谋逆之罪赐死!”

    曹丕是揣摩出了曹操对荀彧下了杀心,便果断献上一计。

    原本收复关中之战,曹丕献离间计,助他破了马韩联军,令他对这个“蠢儿子”略有改观。

    只是听得曹丕这杀荀彧之计,曹操眼中却又掠过几分失望。

    “若用二哥此计,虽可借天子之手除掉荀彧,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父亲假天子之手杀荀彧。”

    “荀彧毕竟有大功于我曹家,父亲这么做,只怕会寒了人心,还会引起荀氏一族乃至颍川士族的不满。”

    “父亲,儿以为兄长之计有欠妥当呀。”

    曹冲直击要害,点破了曹丕计策的缺陷所在。

    曹操脸上的失望转为欣赏,显然曹冲这番分析,正是他心中所想。

    “仓舒言之极是。”

    曹操微微点头,遂问道:

    “那依你之见,孤怎么做,方能两全其美?”

    曹冲略一沉吟后,从容说道:

    “儿以为,荀氏和颍川士族,多数未必与荀彧政见一致。”

    “父亲可在弃用荀彧同时,重用其侄荀攸,以安抚荀氏一族,同时许诺建国封公后,会继续倚重颍川士人。”

    “如此,则荀氏和颍川士族,当不会受荀彧影响,会继续拥护父亲。”

    “至于如何除掉荀彧…”

    曹冲话锋一转,压低声音道:

    “以荀彧的身份和功劳,父亲不管以什么手段杀之,皆会遭人非议。”

    “儿以为,上上之策,乃是让荀彧自裁!”

    “如此一来,父亲才既不会背负一个杀功臣的骂名,还能给荀氏和颍川士族一个体面的交待。”

    曹操面露喜色,急问道:

    “仓舒,你有何计策,可令荀彧自行了断?”

    “父亲可借天子名义,诏令荀彧代表朝廷,前往汝南军中慰劳将士,令其远离京师,尔后父亲便可派人送…”

    曹冲不紧不慢,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来。

    曹操恍惚,连连点头,赞许道:

    “仓舒,你年纪轻轻,便有洞察人心之能,将荀彧的性情洞若观火。”

    “好好好,甚好啊,就依你之计吧!”

    一旁曹丕,眼见自己这神童弟弟又出了风头,压了自己一头,不由拳头暗暗紧握。

    当下曹操便以天子名义,下诏令荀彧持节往汝南前线,去慰劳曹仁所部。

    许都方面,则继续默许董昭等人上表,为其建国封公造势。

    淮南方面。

    在确定曹操无意南下夺还淮南后,刘备遂调霍峻为九江太守御守寿春,令张飞都督淮南诸军,统兵坐镇合肥。

    刘备则亲率主力大军,班师南归应天。

    数日后,孙乾带着张辽和张燕的家眷,南归应天。

    如萧和所料,张辽和张燕没有了羁绊,便顺水推舟,选择归降了刘备。

    刘备自然也信守承诺,将曹植杨修,以及李典等寿春一战所俘曹将,毫发无伤的放归北方。

    而萧和也信守了他对步练师的承诺,班师应天后不久,便风风光光的迎其过门。

    原本步练师为侧夫人,并非是关银屏这般正室,是不需要大办婚事。

    然步骘既是孙氏旧臣,又是淮南人氏,背后代表着两股势力,萧和这桩婚事自然有政治联姻成份在内,不能草草操办。

    于是在刘备的提醒下,萧和便将婚礼风光大办,给足了步骘面子,借以显示刘备对孙氏旧部,以及淮南士民的重视。

    婚宴当天,萧府自然是车水马龙,高朋满座。

    身在应天的文臣武将,名士豪姓们,纷纷携厚礼前来贺喜。

    刘备这个大将军,为彰显对萧和的恩宠,更是亲临萧府道贺。

    华灯高挂之时,府中已是酒香四溢,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萧和这个新郎官,自然少不了要轮番向宾客敬酒。

    “伯温,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本不该跟你谈公事。”

    “不过淮北方面有消息传来,说曹操忽然派荀彧以劳军名义,抵达了项城的曹仁军团。”

    “荀彧乃曹操谋主,素来足智多谋,他出现在了曹仁军中,吾担心莫非曹操要趁吾大军班师之际,对寿春方面有所动作?”

    喜酒喝过,刘备顺道便征询起萧和意见。

    萧和思绪一转,嘴角上扬,冷笑道:

    “大将军,曹操派荀彧南下,不是要对我寿春用兵,是要除掉荀彧,想要他死呢!”

    刘备脸色骤然一变。

    “近来北方不断有情报传来,说是董昭,王朗等朝臣,以及各州刺史,皆在上表许都那伪帝,请其加封曹操为国公。”

    “这些自然是受了曹操授意,为其建国封公造势。”

    “当年王莽以外姓身份,进封安汉公,如今曹操又以外姓身份,想进位为公,这分明是昭示天下,他意欲篡汉自立。”

    “荀彧此人虽与大将军为敌,但在拥汉这件事上却有一致的立场。”

    “而以荀彧的地位名望,曹操若不除掉荀彧,又如何能顺利建国封公?”

    “故和料想,曹操此番从荀彧从许昌调离,就是为了除之而后快!”

    萧和不紧不慢一番推演,将曹操意图戳破。

    刘备恍然省悟,却依旧难以置信道:

    “就算荀彧挡了曹贼篡逆的路,可他毕竟曾为曹操谋主,当年若非荀彧,他早就失了兖州。”

    “荀彧这样的功臣,曹操当真下得去毒手?”

    刘备无法理解曹操的脑回路。

    毕竟以他的心胸气量,一辈子杀的臣子,可能还不及曹操一个零头。

    而那些有功之臣,他更是一个都不曾杀过。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曹操是怎样的冷血无情,才能对荀彧这样共过患难的大功臣下杀手。

    哪怕这个人反对你篡汉,大不了贬弃不用就是了。

    萧和却不以为怪,只感叹道:

    “所以说,大将军是大将军,曹操是曹操。”

    “曹操那是什么人,那可是宁叫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啊。”

    刘备心头一震,若有所悟。

    沉默片刻后,一脸惋惜道:

    “荀文若乃王佐之士,才德兼备,又是曹营中难得的拥汉之人,若果真为曹贼所害,当真是可惜。”

    萧和看出来了,刘备是欣赏荀彧,有引为己用的意思。

    荀彧能不能为老刘所用不好说,不过就凭其拥汉的立场,以及其荀氏一族和颍川士族的背景,若是能不死的话,对老刘来说总归是利大于弊。

    将来老刘北伐中原时,说不准就能派上用场。

    权衡片刻,萧和嘴角微扬,笑道:

    “大将军言之有理,这荀彧若是为曹贼所害,确实可惜了。”

    “和倒是有一计,或许能保住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