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3h7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第33节
    宋老太心里依旧觉得憋屈,溜达去了后院,把家里剩下的野番薯都清点了一遍,将那些看着不太好的野番薯都挑了出来,用刮刀削去皮,再切成条,摆在砧板上。

    芦花*开一脸踌躇地进来,看宋老太在切番薯条,她一顿,立马就明白宋老太要干什么了,当场就撸起袖子搭手帮着刮起了番薯皮来。

    “妈,我想和您商量点事儿……”

    宋老太瞅了芦花开一眼,问,“你娘家的事?”

    芦花开心虚一笑,心尖儿都在颤,她勉强的挤出一个笑来,“是,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您的眼睛。”

    “你娘家咋了?你爸妈养活不了你那侄子侄女?”

    芦花开笑得越发卑微谄媚,眼眶里却含上了泪,“是……自打我哥和我嫂子闹出这事儿后,我妈就感觉喘不上气来,稍微端一盆水都端不动,我爸也无精打采的,像是丢了魂儿一样。”

    “我爸妈明明都在家,却总是忘了给我那苦命的侄子侄女做饭。我在村里听说,我侄子侄女去老谢家找谢雪芳了,那谢雪芳是个狠心的,直接把三个孩子撵了出来不让进门……要不是村里人和我说,我都不知道我侄子侄女在谢雪芳娘家门口哭得快昏死过去了。”

    “妈,我这个做姑姑的,我那小侄女和我长得可像了,我实在看不下去啊,我心里难受得厉害。”

    宋老太听了也觉得谢雪芳狠心。

    自己生下来的孩子,费了这么多年力气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怎么舍得?

    “老三家的……”宋老太已经变了称呼,她问芦花开,“你别和我绕弯子了,你直接说你打算怎么办吧!”

    芦花开眼一闭心一横牙一咬,脖子都梗了起来,“妈,我想把那三个孩子过继到我名下来,我替我哥养大。”

    厨房里的气氛一下子就降到了冰点,比天蒙山上吹下来的西北风还要冷。

    宋老太良久没有说话。

    就在芦花开感觉这事儿迟早要黄的时候,宋老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随你吧,你想过继过来就过继过来,好歹是三条命。咱家日子是艰难了些,可你那大侄子和侄女也差不多能帮衬着家里做事情了,全家勒紧裤腰带也能过下去。”

    “不过这事情你做不了主,你得同你爸妈商量好,然后带着你爸妈和三个娃去山神娘娘的壁画前磕个头,就说过继过来了,以后同谢雪芳家再无瓜葛。”

    “妈不是怕你养你那侄子侄女,是怕你养出三个白眼狼来,吃你的穿你的,被你精心伺候着长大,回头又去找他们亲妈了,你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芦花开心想,也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她那侄子侄女只要能有口饭吃,有能蔽体的衣服穿,平安长到成年就好,至于侄子侄女姓什么、最后跟了谁认了谁,她都不在乎。

    不管侄子侄女是姓芦还是姓谢,都改变不了这三个娃身上留着的是老芦家的血。

    只要这三个娃能平安长大,他哥就不算断了香火,老芦家也就不算绝后。

    至于这三个娃最后念不念她的好,记不记得她,她真不在乎,她还有自己的孩子依靠,也用不着侄子侄女给她养老。

    就是这话没法儿同宋老太说。

    不管怎么说,都像是她从心底就认定了,这事儿打一开始就是笔赔钱买卖。

    可是血脉亲情摆在这儿,哪能真当成一笔买卖?买卖有价格可以衡量,亲情却是无价的。

    芦花开心里清楚,宋老太能答应她把三个孩子过继过来养,已经是做了大让步,她眼下必须顺了自家婆婆的心思。

    要是以后那三个孩子真不认她这个姑姑了,她哪怕是被宋老太扇几巴掌,骂上三年五载,她也不在乎了。

    “妈,我晓得了,回头我就去同我爸妈商量商量。我实在是没法儿看着我侄子侄女像是个叫花子一样被人撵来撵去,到了饭点儿却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芦花开说着说着就呜呜呜地放声哭了出来,“我平时看到个受了惊的猫猫狗狗都觉得可怜,见到我侄子侄女被亲妈关在亲姥姥家门外不要,哭得眼珠子里都没光了,我心疼啊……”

    “心疼就少哭两声,多帮帮你侄子侄女。那谢雪芳也真不是个东西,你哥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可孩子是无辜的,她怎么舍得下?有的是男人死了之后一个人吃尽苦头都要把孩子带大的,那三个孩子有谢雪芳这样的人当妈,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要我说,你让你爸妈领着孩子去山神娘娘跟前发个誓,就说要与谢雪芳彻底断了联系,最好是把谢雪芳也喊上,让谢雪芳也一起发誓,她同那三个孩子再无瓜葛,以后不管三个孩子过得是好是坏,都和她无关。她谢雪芳要是以后看到三个孩子过得好了就眼巴巴地贴上来,那就让山神娘娘降下一道雷,收走她。”

    宋老太给芦花开支了招后,芦花开真就这么去做了。

    她回了一趟隔壁村的娘家,同芦老头和芦老太商量让芦树生三个孩子过继到她名下的事情。

    芦老头和芦老太原本还有些不愿意,可他们老两口才表现出一点的犹豫,芦花开的眼泪就飙出来了,她捧着心问自家爸妈,“爸,妈,你们整天一副不想活了的样子,三个孩子衣服脏了没人给洗,没饭吃了也没人给做,饿得去我们村找谢雪芳,却被谢雪芳撵在谢家门外不让进,饿得都晕过去了。要不是村里人喊我,我都不知道你们这样不管不顾,那可是你们的亲孙子和亲孙女!”

    “你们舍不得把这三个孩子过继到我名下,就舍得让这三个孩子挨饿受冻,像是没爹没娘的孤儿,像是无家可归的孤儿?你们要是支棱起来,好好养着这三个孩子,我会想着过继这三个孩子?”

    “我自己又不是没有孩子,我还能生!要不是怕这三个孩子流离失所,哪天就饿死了冻死了,我犯得着顶着我婆婆的白眼来过继?妈,爸,你们要是能支棱起来,好好养着三个孩子,那再好不过,可你们要是没心力养,这三个孩子还是趁早过继给我吧,我来养,免得三个孩子跟着你们遭罪。”

    芦老头和芦老太被自家闺女的话扎心得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过了半晌,芦老头突然抬手给了自己一巴掌,他同芦花开说,“闺女,爸谢谢你,还是你看的明白。你心里惦记着侄子侄女,爸知道你的好心,也替你哥谢谢你。”

    “可是,正因为你心好,才不能让你把这三个孩子过继过去,你婆婆不是个善茬,这三个孩子去了之后只会变成你的把柄,你安生过你自个儿的日子就好了,爸和你妈会好好管这三个孩子的。”

    “要是哪天爸和你妈都入土了,你看这三个孩子苦,再考虑过继也来得及。只要爸和你妈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让他们仨变成你的负担。”

    芦老太在一边不停地哭,她看着人都瘦了一大圈,眼窝都深陷下去了。

    不用过继侄子侄女,芦花开心里的压力稍微少了些。

    她见时间还早,没急着回家,而是飞快地帮三个侄子侄女把屋子收拾了一遍,还在厨房里做好了饭,最后又让三个孩子把身上的脏衣服换下来,连带着芦老头和芦老太的脏衣服一起包好,拎着回了老宋家。

    43

    第43章 vip-27

    ◎每日子时,天蒙山下,货郎夜市,求粮者来。◎

    三年饥荒下来,老百姓的肚子里都没有多少油水,日子一家比一家难过。

    天蒙山脚下这些村子里的老百姓还遇到了松鼠货郎,掏空家底也换来了粮食,还有找天蒙山上的山神换来的兔子,时不时宰上一两只,日子勉强能过得下去。

    县城里那些靠着供应粮过日子的职工家庭就没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一点救济粮,好多人都是天还没黑就在粮站门口攥着粮票和钱等着了,从天亮等到天黑,然后再熬到天亮,在大冷天里硬生生熬了一整晚,好不容易盼到粮店开门,结果一共到了不到两百斤粮食……

    粮站按照规矩办事儿,只要排队排在前面的人拿够了钱和票,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上面只运来了这么多粮食,又没有说要限购,他们这些在粮站工作的营业员只想赶紧把粮站的粮食卖完,然后就能该干嘛干嘛去。

    反正他们不会缺粮……

    要是连在粮站工作的人都买不到粮食饿肚子,那这粮站也就名存实亡了。

    排队能买到粮食的人恨不得手里的粮票能翻个倍,手头有多少粮票就都会买成粮食,钱和票给出去,乐颠颠地拿着自己带来的布兜接好粮食,然后顶着后面排队那些人眼红的目光大步离去。

    他们背着的已经不只是粮食了,还有全家老小活下去的希望。

    后面排队的人不知道粮站一共才到了两百斤粮食啊,还以为粮站的粮食管够呢,结果才拍到第四个人买完,粮站那张整天哭丧着脸像是别人都欠了她几百块钱的营业员就出来说话了——

    “这次粮站到的救济粮都已经没了,下一次到救济粮是半个月后,想买的下次早点来排队。”

    正在排队的人感觉天都要塌了。

    不眠不休等了这么久,脚站麻了,腿也站得快肿了,结果一粒米都没买到就得打道回府?

    家里的老老少少还都盼着自己带粮食回去呢!

    结果排队排了个寂寞?

    “这才几个人买了?怎么可能没粮?是不是你们粮站的人把粮食都藏起来了?肥水都流进了你们自己的口袋吧!”

    “就是!肯定是你们粮站把国家拨给我们的救济粮给私吞了!趁早都拿出来,不然我们今天就拆了粮站!”

    “拆了粮站!搜出粮食!”

    “拆!拆!拆!”

    粮站那哭丧着脸的营业员见一大群饿得面黄肌瘦的大汉满面凶光地朝自己围了过来,吓得一个踉跄,赶紧缩回了柜台后面,眼神死死地盯着这些人。

    要是这些人有一点点动手的苗头,她都会拔腿就跑,从粮站的后门跑出去。

    她早晨虽然吃的是稀饭,可这会儿刚上班,身上还是有力气的。要是到了中午,吃到肚子里的稀饭都消化了,人被饿得前胸贴后背,浑身上下都没什么力气,那就倒血霉了。

    “你,你,你们可别乱来!这里是粮站!是国营粮站!你们要是在这儿闹事,就不怕被抓去拘留吗!粮站给我们配的指标就是两百斤,我们也想多卖,可是两百斤够几家买的?”

    粮站的营业员急中生智,顺嘴就把林场村给扯了出来——

    “你们有力气在粮站折腾,不如去靠着天蒙山的那几个村子里问问,只要出的钱和票比粮站稍微高一些,应该是能从老乡手里换到粮食的。”

    “就林场村那边,县城里都传遍了,天蒙山上的山神娘娘特别灵验,因为老百姓没粮食吃,山神娘娘就派了货郎下山来给老百姓换粮食。”

    “我们虽然在县城,可真要说的话,我们离天蒙山也不远啊!与其花时间在这儿闹,不如省点力气,要么上天蒙山去求山神娘娘,要么去村子里买粮食,在这儿就算你们把粮站给拆了,能把房梁煮锅里吃了?”

    这话真是扎心又现实。

    围着粮站的人骂骂咧咧口吐芬芳地输出了一大通祖传国粹技能,然后就踩着沉重的步伐回家去了。

    一部分是不知道怎么回家面对父母妻儿那期待之后又失望落空的眼神,一部分是这一晚上站得时间太久了,整条腿都快失去知觉了。

    这些人回到家里一合计,还是得去求天蒙山上的山神娘娘。

    去它的破四旧,人都快饿死了,还破什么四旧?

    甭管是封建迷信还是科学技术,只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那就是真理,那就是信仰。

    家里人坐在一块儿开了个家庭会议,准备贡品的人选出来了,善于给山神娘娘磕头的人也选出来了,还把家里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也拽上,好向山神娘娘打打苦情牌,希望山神娘娘看在小孩的份上也给城里人一条活路。

    也有人想起来县里的领导,原先还寄希望于县里的领导能帮忙解决这事儿呢,没想到县里的领导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还是个身娇体弱的废物蛋子,屁事都没办成,反倒是把山神娘娘的壁画给炸了一通,不知道有没有把山神娘娘给得罪死了。

    “县长是不是还在医院里躺着?”有人想起来之前发生的那件诡异事儿。

    对面的那人当场就乐了,朝地上‘呸’了一声,才说,“活该!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规矩,说破就要破?这下遇到硬茬子了吧!”

    “我表舅家闺女就在医院里,说是当初跟着上山去炸山神娘娘壁画的人都昏迷不醒,眼瞅着没什么大病,可就是醒不过来,医院都从省城请来专家给看过了,省城的专家也都束手无策。”

    “我听说还请了会看事儿的婆子去给看过,说是丢了魂儿,法事都做了,人就是醒不来,倒是那个婆子不知道被什么给吓着了,疯疯癫癫了好几天才清醒过来。”

    这事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整个县城的人都知道。

    ——————

    虽然雪停了,可路上依旧很难走,走一步滑一滑再常见不过,但这挡不住城里人求生的热情。

    有人从县城到乡下,一共摔了数不清多少次跤,得亏路上的雪足够厚,摔倒也不痛,不然这一路下来早就摔得鼻青脸肿了。

    被城里人找上门卖粮食的村里人原先也舍不得卖粮食的,毕竟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可……城里人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村里人想着自家不宽裕的日子也过了这么久,往后再过一阵儿也没问题,勒紧裤腰带的日子是常态了。

    很多村里人就咬咬牙,从自家口粮里匀出一部分来,高价卖给了城里人。

    一边是钱一边是命,城里人表现得格外大方。

    只要能买到粮食,加价也无所谓,毕竟人只要活着,钱没了还能再赚,人要是没了,攒手里的钱还能有什么用?

    城里人下乡来时,就抱着割肉买粮的心态,结果发现村里人要价还挺淳朴的,虽然比粮店稍微贵一点,但并没有贵太多。

    手头宽裕的城里人直接就甩钱买粮了,恨不得把村里人的米缸面缸给搬空,一如当初粮店门口排队早的那些人一样。